近日,我區城南森林公園濕地景區實現首次注水完成,3.32公頃濕地景區已初具觀賞形態。
濕地景區充分利用廢棄魚塘,對現狀進行改造,在種植水生、濕生植物同時,引用達到用于景觀、河湖補水、居住中水等用途標準的再生水,形成以濕生植物和科普游憩為特色的濕地景區。此次注水深度最深處為0.8米,由于處于冬季,溫度較低,注水后水面已結冰,形成天然的“明鏡”。春季,隨著氣溫的升高,濕地植物開始生長繁殖,再生水與自然降雨補水相融合,濕地景觀特色顯現,將為鳥類、魚類等動物提供水源和棲息場所,屆時,將形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生態景觀效果。
據了解,城南森林公園總體景觀結構為“一帶、一環、兩園、三景區”。三景區是林與各種功能結合所形成的三類特色景區。密林景區,是公園占比最大的景區,契合森林主題,在相對郁閉的喬木林中引導游人在林下活動,體現林趣。疏林景區是指森林中的大林窗,通過種植大規格鄉土喬木和大面積鄉土地被營建具有我區特色的種植模式,滿足游人賞景需求。濕地景區則是把植物和活動空間與小泉河結合、與濕地景觀結合,體現游人親水、玩水、樂水、賞水的水趣。